艺术学院“寻访红色革命足迹,学习红色革命思想”团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专项计划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重要回信精神。以红色寻访、红色资源挖掘为中心,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组织师生深入红色革命根据地、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开展红色教育、创新创业实践、课题研究等对接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传承红色基因,助力精准扶贫脱贫。
逝去的是硝烟,不灭的是精神。伟大的红色革命精神是我们学习工作生活中的指南针和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源泉,也将永远激励和推动着中华民族不断砥砺奋斗。7月20日、21日,西北大学艺术学院“寻访红色革命足迹,学习红色革命思想”暑期社会实践团在西安市内开展活动。
7月20日上午9点,西北大学艺术学院“寻访红色革命足迹,学习红色革命思想”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7人在莲湖公园北门集合,整顿行装,在实践团团长付萌萌同学的带领下,一同进入公园。
大家首先来到小萝卜头——宋振中烈士的纪念雕像前,瞻仰膜拜这位年龄甚幼却伟大高尚的小英雄。宋振中及父母乃是西安事变至建国前的地下情报员,在重庆饱受监禁摧残,但他志坚神勇,积极学习并完成多次革命工作,然而被敌党特务秘密杀害时他才10岁,令人痛心!队员们安静地站在他的雕像前,看着他歪头若有所思的模样,深深被其为国为公的精神感动,久久不能离去。
参观完毕,队员们回到北门合影留念。为了彰显作为西安历史最悠久的公园的重要性,近现代书法名家沈兰华先生为公园题写了牌匾“莲湖公园”,四个字端正大气,笔墨留香。
莲湖公园每日进出人数很多,主要是附近的中老年人在这里舞蹈合唱奏乐,自唐以来,这座公园就为人民所钟爱所依赖,久而久之,烈士往事和平民今生渗透融合在一起,形成西安市独到的红色文化休闲圣地。
位于西安市西五路东段北侧的革命公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党史教育基地”和“西安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创建于1927年3月,为纪念北伐战争前夕,陕西国民军坚守西安死难的军民而建。
队员们走入大门,便径直来到杨虎城将军笔写的题字石旁。“继续坚守西安,百折不回的革命精神”十五个字历历醒目,闪耀着赤焰之光,大家似乎可以通过它们感受到将军当时坚定不移的信念和革命必胜的决心。
此园为纪念1926年的围城之战,时称“二虎守长安”时遇难军民而建,此亭自然亦是为此而立。大家的右手边,刻着于右任为西安负土坟阵亡将士及殉难人民哀词,字字血泪,笔笔悲鸣。
接着向北走,就到达革命亭。这属于西安市第一批重点保护单位的地方,配着飞檐缃墙,颇有一种碧血千古之感。“功满三秦誉满三秦”,怀烈士而醉游人,望着三层亭台,队员们拿出纸笔,将此景描绘下来,留在纸上,更留在心中。
这个公园,伫立着多位烈士的塑像,杨虎城、王泰吉、王泰诚、张季鸾、刘志丹、谢子长,忠忠烈心,冉冉升辉。我们一个一个认真瞻仰,了解过往。


将革命公园里的每一处踏访完后,队员们收获满满,人人心中的革命崇尚感油然而生,这片土地,承载了太多故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牢记西安历史上的劫难,才越发凸显和平的来之不易,珍惜当下,安享生活。
21日上午,实践团来到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在这里,大家感受了红色圣地带给我们的革命气息和精神,让每个人都受益匪浅。同学们认真听讲解员的介绍,感受着那时革命人士的不易以及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步入纪念馆的大门,青砖白墙,错落有致,1936年,党中央为了将从全国各地采购的医疗器械和药品秘密运往陕北苏区,解决红军缺衣少药的问题,指派在张学良身边工作的中共地下党员刘鼎租赁了七贤庄一号院。刘鼎通过美国记者、作家史沫特莱女士认识了一位德国的牙医冯海伯,经过一番周折,冯海伯牙科诊所作为掩护的秘密交通站随即成立。



七贤庄共有两个地下室,一个用来医治伤员:白求恩医生来到中国做的第一场手术就是在这里进行的;一个用来发送电报:为了方便收发信息安装了大功率秘密电台,把从红中社听到的关于党中央的重要指示传播到全国各地乃至部分东南亚地区,使更多人了解了中国工农红军是为民族独立与解放而战。
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叶剑英、彭德怀、李克农、博古、林伯渠、董必武、邓颖超等老一辈革命家都在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留下了工作、战斗的足迹,白求恩、柯棣华等国际主义战士,著名爱国华侨冼星海、艾青、胡绩伟、梁漱溟、茅盾、贺敬之等人也是从这里开始踏上了奔赴延安的征程。
院子里有各种生活设施——理发室、球台、沙坑等,表现了革命家们丰富的娱乐活动和乐观积极的心态。在纪念馆的陈列室,也陈列有当年的文件、证章、电台、书刊、新闻图片、烈士手稿等革命文物,生动而具体地记录着办事处成立的经过、历史任务及办事处同志工作、学习和与敌人斗争的场景。


不知不觉,参观完了纪念馆,望着院中的苦水井,队员们不由自主想起先苦后甜、身苦心甜、忆苦思甜的味道,更加坚定要向前辈们学习刻苦努力的精神,明确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21日下午,在白鹤老师和宋培源老师的带领下,团队一行来到西安事变纪念馆参观学习。张学良公馆和杨虎城止园别墅皆系西安事变纪念馆,张杨二位将军以爱国的赤诚之心,秉持抗日救亡的民族大义,发动西安事变,联共抗日,为结束十年内战、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实行全民抗战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通过紧跟讲解员参观公馆,大家从多个角度了解了当时全国抗战形势以及平西抗日根据地创建和巩固的全过程,重温了党的光荣历史,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的教育。
将军生前一点一滴的记录都留存在这座小楼里,杨虎城常在此会见共产党人及进步人士等贵客。在遗物展览中,看到杨将军遇害后被腐蚀的血迹斑驳的皮带,如今已经严重变形,他的离世让我们为之惋惜,几十年过去了,这里已成为峥嵘岁月的历史见证,当年的一个壮志未酬年轻爱国将军,在这里做出了惊天动地事情,多少年过去了,人们并没有忘记杨将军,他的名字将记录在千古功业的史册,将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自豪。




看到了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不顾个人荣辱得失,为了民族大义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伟大精神,也看到了在那段艰苦岁月里,中国共产党带领下的八路军不惧艰苦,坚持与敌作战的高尚品质,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继承、发扬。

通过这次青旅实践,我在莲湖公园认识小烈士宋振中,在革命公园瞻仰诸位烈士,在八办了解革命先辈的生活和工作,在西安事变纪念馆学习二位将军的伟大事迹。看着革命先辈顽强的斗争过往,我受到了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革命成果从何而来?我思索,历史给予了我们答案,即坚决信仰马列主义真理,誓死为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现在的我们就要以饱满的激情投身于建设祖国的事业,学会开拓创新、先苦后甜。

经过短短几天的实践学习,我被小萝卜头宋振中烈士感动,被坚守西安死难的军民感动,被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艺术家感动,被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精神感动……特别被宋小烈士震撼,他浓浓的爱国之心已然使整个公园镀上一层光辉,温暖着我们的心。我们在实践的同时,对西安的历史、英雄、先烈多了一份了解、敬意和缅怀,我觉得自己作为一个预备党员,要多多向革命推动者学习,在平常工作中时时刻刻将党的精神融入其中,转化为扎扎实实的行动,继承烈士遗愿,为同学们做好榜样!
经过对莲湖公园、革命公园、八办和西安事变纪念馆的走访,我深深感受到革命先烈们反映出的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英雄气概。期间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革命亭,乃孑然矗立的三层楼亭,“革命”一词,听起来高大上,但光鲜的背后却是沉重,是无数先烈为之付出的汗水甚至生命的代价,这值得我们永远纪念。
实践中,我和大家一样,被小烈士及老革命家的伟大英雄事迹触动,但最能给我留下深刻回忆的是革命公园中的革命先烈。他们的奉献精神给中华民族精神渲染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我们在这种精神的感召和激励下,自强、自信、自尊、自律,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储备学识、能量,抓住机遇,笑迎挑战,用我们这一代人特有的风采为祖国描绘更加光彩夺目的蓝图。
前两天我们参观了莲湖公园和革命公园,瞻仰革命先烈留下的图片和实物,怀想着老革命家为了理想奋斗的故事,内心深处充满了对他们的敬仰。接着,我们参观了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院子里的苦水井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好像看到八路军苦中作乐的模样;最后我们来到先西安事变纪念馆,来到两位将军生前的住宅,见识了革命将领的报国之志,我深受教育,我们新时代青年人要牢记党始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努力跟随时代脚印继续向前,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这是我第三次来到张学良公馆,也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了解到了更多的内容。张学良的一生是伟大的爱国者的一生,他的爱国与牺牲自我是密不可分的。正像他在诗中所说:“不怕死不爱钱,丈夫决不受人怜,顶天立地男儿汉,磊落光明度余年。”此外,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杨虎城将军别墅中保留的种种,让我感觉到离历史更近了一步。那些真实发生过的历史应该被铭记,那些于民有功的英雄不该被遗忘。
这次暑期实践,历经四个目的地,我最有感触的是在张学良公馆的所见所感。参观张学良公馆是解读我们这个国家近现代史的最好切入点,是暑期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国史教育最好的地方。张学良先生卓越功勋和爱国风范流传千古,为世人敬仰,做一名爱国大学生,我们要牢记历史,时刻学习先辈爱国精神,增强四个自信,加强对历史的深知。